年轻的夫妻中,如果有一方因为意外或者绝症不幸离世,活着的那一个人接下来会怎么生活?是在痛苦的深渊中无法自拔,还是忘掉旧爱,另寻新欢?在这个问题上 男人与女人的想法、做法完全不一样,都说在面对感情问题时,男人理性,女人感性,
接下来我就用我们老家两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你,在面对爱人离世这个问题上,男人有多理性,女人又有多感性!在谴责男人薄情寡义的同时,我又深深地替女人感到不值,真的!
小艳是我老婆二婶的娘家侄女,论年纪现在也应该也是45岁的人了。2009年一个冬天的清晨,天还没完全亮,小艳的老公大斌就同往常一样,骑着电动三轮车去离他们住处十几公里的批发市场批发蔬菜去了。
大斌在进完货,骑车返回的途中,在路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没看到远处有大货车驶来,电动三轮车闯红灯走到马路中间时,被急驶而来的大货车拦腰撞出去好远,大斌当场毙命。
左等右等不见大斌回来的小艳很是心焦,大斌的手机又打不通(实际上大斌的手机已经摔坏了)。实在等不了的小艳正准备去批发市场找大斌时,这时候口袋里的手机响了,小艳一看,是一个陌生的电话,小艳刚按下接听键,对方自称是交警,问小艳认识不认识一个叫大斌的人 跟他是什么关系?小艳如实回答后,交警告诉小艳,说她老公出了车祸,叫她赶紧到某某地方来。
一听这话,小艳说话都不利索了 结结巴巴地问交警大斌伤得重不重?有没有送医院,对方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催促小艳和家里人尽快到某某地方来。
当小艳与大斌的父亲又是担心又是紧张地赶到了交警所说的出事地点时,看到了流了很多血,脸被撞得不像样的大斌时,当场瘫软在地,说不出话也发不出声,身体不受控制地哆嗦个不停。
还不到30岁的大斌死得很惨,且没有任何征兆,好好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一时半会之间,谁能接受得了?大斌是独生子,与小艳结婚已经有3年时间了,小艳婚后一直没能怀孕,嘴上说不急的两口子没少四处求医,可小艳的肚子一直没能鼓起来,据说问题在大斌不在小艳。
尽管小艳与大斌结婚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孩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夫妻恩爱,两口子感情很好,小艳与公婆的关系也一直很好。大斌的遗体在常州火化了之后,1身高米8的大斌,现在却被装进了一个小小的盒子里,由小艳捧着回到了老家。
大斌在老家的葬礼办得很是隆重,但也特别的令人心碎,我们老家周围那些去看闲的人,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没有不落泪的。由于大斌与小艳没有孩子,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本该由逝者后人捧筛子,给逝者送三顿饭的角色无人担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斌的妻子,小艳不顾自己的父母以及娘家一众亲戚们的阻拦,执意披麻戴孝,给大斌捧筛子送饭。
在我们老家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夫妻之中有一方先去世,活着的那个人将来如果想再婚,就会单独呆在一个房间,不出来抛头露面,难受了就一个人在房间里哭,当然了会有亲朋好友时不时地进来安慰一番。不参加逝者的送饭仪式,捧筛子就更不可能了!就算等到葬礼最后一步,将死者骨灰入土埋葬的时候,活着的那一方也不会走出房间送死者最后一程,更不会去坟地里看着自己的另一半被埋葬,从此天人永隔。
小艳才20几岁,与大斌又没生小孩,将来肯定是要再婚嫁人的,所以小艳的父母以及娘家的一众亲戚们极力劝说小艳不要给大斌捧筛子送饭,自然也就情有可原了。但平日里很温顺、很好说话的小艳这回却谁的劝也不听,坚持要给大斌披麻戴孝,捧筛子送饭,等到葬礼第三天,轮到大斌的骨灰即将离家,送去坟地入土为安的时候,小艳还是要坚持跟着去坟地,送大斌最后一程。这时候就连小艳的公婆都在流着眼泪,劝她别跟着去坟地了,她还那么年轻,将来肯定还是要往前迈一步的,得为自己打算,能给大斌披麻戴孝、捧筛子送饭,已经非常对得起大斌,不枉他们夫
可小艳还是谁的劝也不听,说什么也要送将大斌去坟地里,那场景小艳的公公哭,婆婆哭,小艳也哭得泣不成声,惹得周围多少看闲的人跟着不停地抹眼圈掉眼泪。。。。。
送走大斌后,小艳并没有回自己的娘家,而是继续留在了婆家,与公婆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直到两位老人逐渐从丧子之痛中走了出来,小艳还赖在婆家,不肯回自己家。直到后来,小艳的公婆实在不忍心耽误这个好儿媳的下半辈子,轮番做小艳的思想工作,并四处托人牵线搭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位老人的不懈努力,他们总算给小艳物色了个好人家,男方很是忠厚善良,而且还是一个未婚的大小伙子。
你敢相信吗?小艳第二次结婚不是从自己的娘家出嫁,而是从公婆家出嫁的!那时候小艳的公婆已经将她这个曾经的儿媳妇当成了亲生女儿一样看待,按照我们老家嫁女儿的规矩,欢欢喜喜地将小艳嫁人了,还陪嫁了很多的嫁妆。
小艳的故事在我们周围被传位佳话,也感动了很多人。小艳再婚后生了一儿一女,但她依然一口一个爸妈地称呼大斌父母,还时不时地买些东西,带着两个孩子回来看看两位老人,孩子也一直管大斌的父母叫爷爷奶奶。每逢清明、冬至,小艳都会买很多纸钱给大斌上坟,在我们周围,提起小艳,没有人不竖大拇指,不盛赞她有情有义的。
同样是年纪轻轻失去了自己的另一半,小辉的做法就太让人心寒了,我们村周围的人,私底下没一个不骂小辉不是个东西的。小辉是我们隔壁村的,他父亲还是村支书,家庭条件比绝大多数人家都要好得多,小辉21岁那年就结婚生子了,生的还是龙凤胎。小辉的老婆英子虽然高中都没毕业,但在小辉父亲的关照下,在他们的村办小学做民办教师,小辉则在南京跟他们家的一个亲戚学做生意。
2010年秋天,25岁的英子有一段时间咽部总有一种不适感,就像有米粒粘在喉咙上似的,但无论她怎么清嗓子,始终没办法将异物咳出来,去村里的卫生室开了不少药回来吃,也不见好转。等又过了一段时间,英子更是声音嘶哑,说话都很困难,没办法再继续给学生上课,英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跟学校请假去市里的大医院做检查。
门诊的医生给英子做完检查后表情凝重,建议她再做个活检,英子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还是听从了医生的建议。让人没想到的是,几天后英子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居然是喉癌,而且还是晚期,医生看了直摇头,连一颗药都没给英子开,建议她赶紧去位于南京的江苏省人民医院看医生。
英子失魂落魄地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之后,好不容易情绪稳定了下来,这才打电话给小辉,将自己的病情如实相告。电话那头的小辉静静地听英子说完后,沉默了很久,答应第二天就回家,回到家后的小辉与父亲一起带英子去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医院陪护了三天后,就以生意离不开为由,匆匆忙他的生意去了。尽管小辉的生意也在南京,但英子在住院治疗期间,他总共也就来过两次医院,人不来也就算了,就连电话也很少给英子打。
在以后的日子里,英子每次去南京化疗做检查,都是小辉的父亲全程陪同照料的,作为英子丈夫的小辉,反而很少出面,去尽一个丈夫该尽的责任。小辉的父亲是村支书,见过一些世面,也很会照顾人,公公照顾生病的儿媳,听起来总给人感觉不是那么回事,但好歹小辉家的的确确花钱给英子治病了,英子的娘家也挑不出啥理出来。
英子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断断续续治疗了一年多时间,肿瘤却还是扩散了,英子的身体也变得每况愈下,直到后来,就连医生也建议家属放弃治疗,回家准备后事,可怜年仅26岁的英子只好回家等死了!
英子从确诊喉癌到治疗,再到回家等死,小辉陪伴她的时间全部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星期,在英子病情严重,时日无多的那个春节,小辉甚至留在了南京,都没回老家过年,更别说打电话关心英子的身体了,就好像英子压根就不是他的老婆一样。英子生病期间,全靠小辉的父亲尽心尽责照顾,小辉的母亲则主要负责家里杂七杂八的事情,以及照顾英子生的那对年幼的龙凤胎孩子。
英子的娘家经济条件非常一般,哥嫂为人老实,自家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的,哪里有底气去小辉家找小辉兴师问罪,替妹妹撑腰?英子的父母就更没那个本事找亲家理论了,更何况小辉家一直在拿钱给英子治病,并没有对英子不管不问,说来说去无非是小辉没尽到丈夫该尽的责任罢了。
真正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英子去世后小辉的做法,当时小辉虽然回来了,但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而是带着一个比英子还要年轻一些的女人回来的,小辉回来后,和那个女人一直待在楼上,就没露过一下面,更没给英子烧一张纸钱,也没有在灵堂哪怕陪英子一分钟的时间,就好像楼下堂屋里那个头朝南脚朝北的那个已经故去的女人,跟他小辉没有任何关系似的,真不知道他回来的意义何在?
由于英子的儿子年纪太小,根本无法独立完成给妈妈捧筛子送饭的重任,所以小辉的父亲全程替孙子捧筛子,给儿媳妇送饭,作为村支书,能做成这样,周围看闲的人还有什么话可说?英子的娘家人自然也没办法挑理,英子三天的葬礼,小辉从头到尾一点也没参与,更别说在英子火化前看她最后一眼,送她的骨灰去坟地了。
正因为小辉的这些做法太过于冷血,导致周围的人背地里对他颇有非议,说小辉作为一个男人太过于绝情,毕竟英子跟他夫妻一场,还给他生了一双儿女,他怎么可以如此冷漠地对待英子?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更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还在后面!英子去世后不到两个月,小辉就再婚了,婚礼办得一点也不比第一次差。难怪总有人说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英子尸骨还未寒呢,小辉就已经这迫不及待将新媳妇娶进门了
半年后,小辉二婚的老婆就给他又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说英子病重期间,小辉就已经在外面找到接替英子位置的人选,且已经怀有身孕了!不知道是不是小辉自知自己对英子太薄情寡义了没脸回老家,还是南京的新家新老婆让他乐不思蜀,早将老家的英子以及一双儿女忘得一干二净了,反正再婚后的小辉再也没回过老家,一家三口常年居住在南京,他与英子生的的一双儿女,完全交给了父母抚养。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英子的坟还孤零零地立在小辉家的田头,以前每逢清明、冬至,小辉的父亲总会领着英子的一双儿女给英子上坟,现在孩子大了,应该早就可以自己给母亲上坟了吧,其实英子的结局不算太凄惨,唯一让人替她感到不值的就是,她嫁的那个男人小辉太让人心寒齿冷了!
大斌与英子年纪差不多大,离世的时间也差不多,但他们的另一半——小艳与小辉在他们死后,做法迥然不同,一个上天,一个入地,一个令人感动不已,一个让人不耻唾弃。也许友友们觉得我举的这两个例子有点极端,不具有代表性,但我想说的是,在爱人去世这件事上,男人永远要比女人理性得多,我听说过很多用情至深、让人感动到热泪盈眶的痴心女人的故事,可从古至今,你听说过几个痴情男人的故事?虽然我也是男人,但追妻火葬场,试问有几个男人能做到?但你要是反过来问,能做到的女人绝对不在少数,难道不是吗?这就是男人与女人,屏幕前的你看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