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加入我们
加入我们
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每个孩子来到世界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品性是成长环境、人、事涂画的反映。
包括爱与恨的能力,这些情感都是后天学会的,学习的主要对象,就是父母。原生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性格成长环境,父母更是孩子生命价值教育的启蒙者和榜样。
就拿我的女儿举例来说吧,她小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好吃的都先让她吃,不知不觉地娇惯着她。
突然有一天,我闲着没事就吃了她一个果丹皮,那时候她大概四五岁吧,女儿发现我吃了她的零食,就不依不饶地大哭起来。
当时我都有点懵了。至于吗?从小我就教导她学习分享,她可以把零食分给小朋友们,分给不熟悉的人,但是却不能给妈妈,这是哪门子道理?
记得当时我特别生气,在她声嘶力竭地哭声里吃光了她所有的果丹皮,狠狠地跟她较了一场劲。
等她哭够了、哭累了,我才开始跟她讲道理。从那以后,她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不会忘记留给我一些。
其实,这件事情上我也有错。孩子的零食,我几乎从来不吃,不是舍不得,确实是不爱吃幼儿零食,结果就给她造成——‘她的零食’这种界限感,形成妈妈不能吃小孩儿东西的错觉。
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我们都会出错。而犯错误是一个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机会。
每个人的价值观念都是在磨砺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从小事着手,教孩子学会分享,也是一种价值观教育。